查看原文
其他

萨特的《恶心》与存在

行者之心 心镜818
2024-11-26

马上开学,安娜又去旅游,公号文赶不出来,拿一篇几年前的读后感凑一凑吧。



01

一度时髦的存在主义


最近上学校的集中模式课,每天忙的像打仗,完全没时间写东西。好不容易熬到周末,该把前一段时间听萨特名著《恶心》的心得整理一下了。


三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存在主义在中国就非常盛行。当时我的哲学老师也对存在主义非常推崇,上课让我们研究存在主义,还要写一篇小论文。我当时对存在主义就似懂非懂,费劲心思完成一篇短论文,但因为理解得肤浅,最后只勉强及格。


现在听萨特的《恶心》,还是云里雾里,难说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存在主义。在网上搜一下存在主义,发现解释的也是稀里糊涂。


不过这大概正是存在主义的精髓。“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存在本身才是关键,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无关要紧的衍生品。


(存在主义先驱萨特与他的女助手波伏娃)


02

故事简介


《恶心》是萨特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安东纳是个性情孤僻的年轻人,他喜好读书。在和女朋友安妮分手后生活极度空虚无聊。


他来到一个海滨城市,住在客栈中,接触的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和庸俗浅薄的小市民,生活的乐趣就是和酒保老板娘调调情。他也喜欢听唱片,但他的留声机只有一张唱碟《在有些日子里》,他每天反复听这张唱片。


为了打发空虚的时间,他计划写一篇关于一个贵族冒险史的论文,于是每天到图书馆读书。在图书馆他结识了一位自修者,在自修者的劝导下,他开始按照字母顺序读图书馆的书。


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百无聊赖,让自己感到恶心。突然有一天他收到前女友的来信。以前女友弃他而去的理由是为了追求完美瞬间。然而当他再次见到女友时,却发现女友已经变成了一个俗不可耐的女人,不再追求所谓的完美瞬间。


就这样,两个人,通过两条不同的道路,都到达一个终点,生活的空虚与无意义。最后安东纳独自离开这个海滨城市,临行前,最后一次听他的那张唱片《在有些日子里》,心中似乎又升起一丝渺茫的希望。


(萨特的成名作:《恶心》)


03

对存在主义的感受


存在主义小说中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一些性情孤僻的怪人。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但又不太属于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无可奈何,可是又不得不忍受这个世界以及自我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个迷。人类不知道从何而来,更不知道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尤其荒谬的是人类本性中的好奇心,凡事都要探求个道理,想了解究竟。同时人又是一个目的心很强的生物,一切都想问个为什么。当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就会感到茫然。


不过人终究是一个动物,动物的本能就是要生存。人类早期生活环境恶劣,人的大部分努力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生存。当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忙于挣到足够的食物来糊口,所以工作都是有目的的。如果生存竞争已经耗尽了人的体力,那么剩余下来有限的脑力也就心安理得了。


为了生存是工业革命前人类的主要目的。对于他们来说,生存的目的就是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人们如同奴隶社会的奴隶一般,从来不会因为找不到存在的目的而迷惑。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纯的生存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虽然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已经不需要那么努力工作就可以糊口,出于教育和习惯,许多人还继续保持着勤劳的本色,他们和早期人类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只能全力以赴地工作才可以生存。这些人多半不会为为什么存在而困惑。


另外也有一些现代人虽然知道自己无需辛苦就可以衣食无忧,但他们醉心于人类设置的各种不同的人生阶梯,他们在这些阶梯上努力往上爬。这类人的生活不会空虚,他们的目标就是各种排名。无论是单位奖金的排名,奥运会的排名,还是福布斯的排名都可以成为奋斗的目标和生存的意义。萨特之所以拒绝接受颁发给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大概也是为了实践他的哲学,拒绝在任何人为设置的等级阶梯上攀爬。


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无需努力工作就可以生存,又不屑于攀爬各类阶梯。于是他们真心面临这一棘手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存在?


当他们实在无法为存在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时,他们就只好出于理性地认为存在本无目的,存在只是偶然环境下的一个必然。这大概就是存在主义了。


存在主义者没有什么热情,也没有什么目标。他们意识到存在的无目的性,也感受到存在的无可奈何,所以真正感到恶心。我也感到了生命中的一份无聊、荒谬与空虚,但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也许我还被人类虚构的一些阶梯所迷惑,或被动物的本能所驱动,未能从中彻底解脱出来,进而真正地体会这种对存在而产生的由衷的恶心。


(存在主义否认理性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本身就是荒谬,空虚,无聊,没有意义)




推荐阅读:

《神奇数学》

《灵性觉醒-未来的理想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